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章内容

德技双馨:记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罗中南医生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更新日期:2018-7-23 22:07:02
 

德技双馨

----记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罗中南医生

|胖丫

         

(一)勇者:刻不容缓,打赢生死攻坚战

 

    7月19中午,天气炎热,室内有些闷堵。在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段师傅上厕所起身时,忽然感觉呼吸非常困难,他的脸色大变,浑身打摆子一样颤起老高,在一旁的妻子看样子不对劲,高声呼喊:“医生,医生,快来啊!

 

  医务人员听到求助声后,饭碗都放不赢,以百米冲刺速度奔向病室,此时,罗中南医生前脚刚出医院门,正准备回家吃饭,听到电话,他火速折身,立马赶到病房。

 

“快,立即抢救!”一场生死战就这样在瞬息之间迅疾打响!

搏击死神,上演生死抢救战(图片源自网络)

与死神争夺生命,须以分秒计,尤其这种“一吸之间”的紧张抢救。护士们报着段师傅的生命体征,罗中南根据病情,坚定地发出一个个指令。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护士团队手脚麻利地执行着医嘱。此时,患者家属们已陆续赶到现场,病室里弥漫着异常紧张的气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施救,段师傅终于从死亡线上苏醒过来,监测仪上又开始有了曲线,罗中南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他的衣服都湿了,而护士们的饭,早已凉透。

 

  患者家属从惊悸中回过神来,有人硬要塞给罗医生红包,但被他坚决地回绝。他说:“这是应该做的,其它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样会全力以赴。刚才情况确实危急,抢救还算及时。接下来,要密切观察,制订下一步应对方案。钱你们收下,我是不会要的。”为此,段师傅的亲属李传昭向市电视台提供了罗医生及其团队果断施救的素材,并盛赞这个团队战斗力强。

  此时,经历了生死劫难的段师傅也终于慢慢缓过气来,他的脸色煞白煞白,虚汗浸湿背心,一看到罗医生,不住地说着:“医生,多谢,多谢你啊!”



 

(二)仁者:春风化雨,全力服务广大患者

 

  在肿瘤科办公室,一面面锦旗挂满墙上,因为没地方挂,有的干脆叠在一块儿。“医者仁心”“病人至上”“医德高尚”等字眼,静静地诉说着病患及家属们的感谢。

 

  这个时代,有人戏称,“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可是,当与重疾狭路相逢时,有病和没钱,往往同时叠加。那种压力感甚至是崩溃感,不仅仅是对患者本人的挑战,更是对他整个家庭的考验。房子、疾病、养老成为新的“三座大山”,如利剑高悬,令人胆颤心惊,其中,寒光最甚者,莫过于患病,尤其是患大病。

 

  可谁,又能躲得过生老病死的关口呢?

 

  肿瘤科无疑是一个医院死亡气息最浓的科室之一。来这里治疗的患者,大多患有恶性肿瘤,而且多数为中晚期,可以说,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有的患者前往长沙诊断治疗后,省城医院不收了,其家属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把病人送进来。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谁都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离去。

 

  让人惊喜的是,来到三人民医院,这里精准的治疗、精心的服务让人们看到了延长生命的希望。

 

王在明老人,70多岁,三尖镇敬老院五保老人,患鼻咽癌住进医院,面对年老体衰的王老,罗医生一面鼓励他积极治疗,一面跟他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做放疗对抗击癌细胞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也很强,一定要坚持配合才能见到成效。患病的人,往往脾气更暴躁无常,王老最开始听话,但后来因为副作用大就强烈地不配合了,甚至出言不逊,要放弃治疗。在罗医生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下,王老终于听从医嘱。经过一段时间共同的艰苦努力,现在王老病情终于明显好转,控制得比较稳定,老人也因此而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他非常感激医院,逢人就说罗医生好。

一面面锦旗见证着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

陈肖湘老人,新化西河人,年龄比王老还大,将近85岁,癌症晚期,面对这样的高龄、高危病人,罗医生没有放弃,他就像一个善于长跑的人,既有很强的韧性,也能在适当时候爆发能量。经过他数度和言细语的劝说,反复的沟通与解释,老人起伏的心态终于平稳。经过中西结合、双管齐下的有效治疗,在护士们精心的护理下,现在老人出院了。病人亲属特别感激,特意从新化驱车过来送锦旗。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意味着一段与疾病、甚至与死神艰难搏击的历程。“我们当医生的,只有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设身处地着想,为他们全心服务,才能真正解开他们的心结,获取他们的信任。建立了这层关系,患者的配合度肯定会提高,这对治疗有很大帮助作用。”

 

  的确,面对即将凋谢的生命,人们的内心是复杂的、焦虑的、不安甚至恐惧的。但罗医生,德技双馨,不但精通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生物免疫与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法,最让人尊重和敬佩的是,他有一颗仁者之心,能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坚强毅力与信念,从而从根本上让患者有了和病魔作斗争的勇气,有了精神上的“自我抵抗力”。这种疗法,应该说,是科学的,更是人性的。也难怪,病人们见了他,总像孩子见到“靠山”一样,眼里放射出信赖的光芒。

(三)智者:不忘初心,走好抗击肿瘤“长征路”

 

  然而,罗医生的工作日常,除了紧张的忙碌、受人尊重和信赖之外,也还有着无助无奈的方面。

 

  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几位家属突然冲进办公室,罗医生正伏首看病案,还没弄清楚原委,对方就高叫起来,“你们这些医生都是吃屎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拿你的命来换!”原来,他们的亲属在住院期间,没有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病情有所恶化,他们主观认为,这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于是便有了场面激烈的指责、吵嚷。罗医生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围攻之下,他只是尽力地向他们解释着,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差异,同样的药,使用在别人身上很有效果,但你的家人可能就收效低微甚至是不见效。

 

  最终,这场闹剧是在护士和其它病人家属的劝说下才平复下来。

 

谈到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呈扩大化趋势时,罗医生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我们医生从主观上来讲,是特别希望能救死扶伤,能让每个病人都健健康康走出去的,但实际上,还有太多难以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肿瘤患者,完全康复的几率很低,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很多时候,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所以,也会与部分患者亲属的期望值有差距,说实在的,我们医生也只是凡人,在很多困难面前,我们能做的也是非常有限,在这些时候,我就特别地盼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与宽容。”罗医生说。

下班后,仍到每个病房走走

  没有更多空闲,只匆匆讲了几句,罗医生又被病人家属喊过去了。他每天的活动范围,主要就是三医院5栋二楼,但微信运动上,他的步数却蹿在前列。为何?因为一年365天,他天天都得马不停蹄地在各个病室、各张病床间张罗、转动。

 

  就在他查房的过程中,又一位病人家属激动地说着,“我家老倌子,是三医院的常年病号,一年都要住几次院,差不多把这里当家了,罗医生呢,人好,心善,医术高!到这里看病,比到长沙方便多了,钱也要省不少。”

   

  见惯了生死,也面对过赞誉与毁谤,对于抗击肿瘤的漫漫“长征路”,罗医生的内心始终不变的是医者仁心的操守和坚持,他知道,在拯救生命面前,没有什么比竭尽全力更重要。

 

他笑着跟那位老人打着招呼,又健步转到另一个病房去了,因为又有一个病人家属在喊他“罗医生,要请你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