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章内容
医院简讯
2016年第1期
(总第130期)
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室编 2016年1月18日
导 读 l 三医院利用VSD技术治疗褥疮取得好疗效 l 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成功救治一名高危化脓性支气管炎患者 l CT在不典型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l 数据公布 |
市三医院利用VSD技术治疗褥疮取得好疗效
近期,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利用VSD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成功治愈多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一例骶尾部褥疮至骶骨外露,死骨形成的巨大褥疮患者,经多次VSD治疗后,褥疮创面已完全愈合。
褥疮(decubitus)又名压疮(pressure 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褥疮多发于昏迷、瘫痪等长期卧床病人。一旦形成三度褥疮,处理十分困难,需长时间换药,且治疗效果差。医生每天换药却看不到明显效果。使用VSD技术治疗褥疮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VSD具有以下特点:①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②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③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无需每天换药,减轻医护工作负担。
VSD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不光治疗褥疮,还可以应用于以下疾患的治疗:1、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2、大的血肿或积液;3、 骨筋膜室综合征;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5、 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8、手术后切口感染。9、植皮术后的供皮区;10、糖尿病形成的急慢性感染 11、溃疡、褥疮。 (杨丹)
市三医院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成功救治一名高危化脓性支气管炎患者
近期,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成功救治一名高危化脓性支气管炎患者,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称赞。
患者,男,84岁,2016年1月6日因再发脑梗、支气管疾患并右肺感染等疾患入住该院。入院时,患者肺部严重感染、双肺湿啰音、一型呼吸衰竭、病情严重。如果不能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部继续感染,后果不堪想象。会诊后,决定在电子支气管镜下行无痛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彻底清除脓性分泌物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月15日,由该院麻醉科主任康忠华副主任医师亲自操作,顺利完成了在电子支气管镜下行无痛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通过术前术后血气分析对比,患者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
据专家介绍,在电子支气管镜下行无痛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化脓性肺炎相较于常规化脓性肺炎治疗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化脓性病灶位置,定位精准。
2、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能使各支气管腔脓性分泌物彻底清除。
3、灌洗液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指导抗菌药物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4、起效快,疗效显著,舒适度。
为了顺利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该院在原有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基础上,耗巨资购置了目前先进的日本奥林巴斯CV150型电子支气管镜和插管镜;专项外出进修了多名医护人员;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娄底首家尘肺灌洗中心,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安全舒适,为支气管疾患、尘肺病人的治疗带来了福音。(李颖健)
电子支气管镜到达会厌部可见大量黄色粘稠脓性分泌物
腹部CT在不典型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阑尾炎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简单的实验室检查,无需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但是,有近1/3的阑尾炎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这部分病人有必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常规B超可以作为选择,但肠道属于空腔脏器,如果肠道积气过多,或者患者腹部脂肪较多,B超就无法看清楚,还容易漏诊误诊。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做腹部CT来进一步检查,可以大大降低误诊率。此外ct还能在定位(如异位阑尾)、病程发展和并发症等方面,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阑尾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因此,在ct诊断中正确判断盲肠的位置,就成为寻找阑尾的关键。正常阑尾在ct上表现为位于右下腹被肠系膜脂肪包绕的薄壁管状或环状结构。在ct上阑尾外径一般不超过6mm。由于阑尾走行迂曲,在ct上很难在同一层面全部显示,往往显示为一小段,只有沿着阑尾的走行方向,多个层面连续观察,才能观察到阑尾的全貌。急性阑尾炎ct的直接征象是阑尾形态的异常,表现为阑尾外径肿大增粗和阑尾壁的增厚。增粗的阑尾边缘模糊,阑尾壁呈环周性增厚,密度接近或略高于邻近的肌肉组织,病理学上证明这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水肿和炎性浸润所致。有时增厚的阑尾壁表现为同心圆状的高低密度分层结构。
约70%的病例伴有阑尾-盲肠周围炎,ct表现为右下腹部阑尾区及盲肠周围结缔组织的模糊,周围脂肪密度增加,脂肪内出现条索状、条纹状密度影,并可伴有盲肠壁的局部炎性增厚,甚至引起结肠后筋膜的增厚和结节样隆起。阑尾周围可有少量的液体渗出。当局部炎症被网膜包裹时,可形成类似肿块的影像,需与肿瘤加以鉴别。另一个常见的征象是阑尾急性炎症的蔓延造成盲肠与右侧腰大肌之间脂肪间隙模糊。阑尾炎蔓延、发展程度的不同,阑尾盲肠周围出现炎症反应的程度也不同:肠系膜脂肪可以由稀薄的混浊到出现条纹状影、局部筋膜增厚、少量液体积聚、模糊的软组织密度影等。
阑尾周围脓肿一般较为局限,呈团块状影,中心为液体形成的低密度,壁较厚且厚薄不均,有时脓肿内可出现液-气平面。脓肿形成的肿块大小不一,直径多为3~10cm。阑尾脓肿经常出现在盲肠周围或结肠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造成气腹症或腹膜后积气,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影或腹膜后异常气体影。
阑尾内出现钙化和阑尾石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当发现钙化或阑尾石,同时合并有阑尾周围炎改变时,是诊断阑尾炎的可靠征象。如果阑尾未显示,阑尾石伴有盲肠周围的炎症也可以确定诊断。阑尾石可以在阑尾腔内看到,或者出现在阑尾穿孔形成的脓肿或蜂窝织炎内。大多数的阑尾石一般直径约1cm,圆形或椭圆形,均质钙化或边缘钙化。
慢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主要是阑尾及盲肠周围的慢性炎症表现,阑尾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变形,阑尾腔闭塞,阑尾边缘毛糙,多伴有钙化或阑尾石。由于腹膜的包裹或炎症机化,ct上可出现类似肿块的征象。“箭头”征是造影剂汇集在盲肠尖端(阑尾起始部)形成的箭头样、鸟嘴样改变,是阑尾炎症蔓延到盲肠尖肠壁的结果。
综上所述,利用螺旋ct对阑尾炎进行诊断,可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学所见,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决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方面也可提供帮助。(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 黄数魁)
数据公布
2015年12月,我院共诊治病人10069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2人次,减幅为0.12%;医疗收入933.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22万元,增幅为1.52%。其中:住院病人1241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44人,减幅为10.4%。;住院收入695.3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1.08万元,减幅为6.84%。 门、急诊病人882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32人次,增幅为1.52%;门诊收入23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3万元,增幅为32.39%。
EMAIL:CHD100@126.COM 传真:(0738)5258228
网址: WWW.LDSSYY.COM 急救:5218120、899712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