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章内容
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引进美国GE公司最新一代16排CT,经过前期技术准备,已开展CT仿真内窥镜检查,具有无插管、无痛苦、检查时间短,可重复进行对角度观察,能为病变定性定位提供重要的信息等优点,目前已能完成仿真支纤镜、喉镜、胃镜等病例的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 概念
CTVE法:虚拟内窥镜显示,又叫腔内重建技术,是指在螺旋CT连续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基础上调整CT阈值及组织透明度,使不需要观察的组织透明度为100%,消除其影像;而需要观察的组织透明度为0,从而保留其图像,再调节人工伪彩,即可获得类似纤维内镜观察的仿真色彩,并依靠导航方法显示管腔内改变。
二、 应用:
(1)肠道CTVE:可以在二维和三维影像间任意方向显示病变,解剖定位准确。并且对绝大多数结肠肿瘤性病变可做出定性诊断。16排及以上螺旋CT 的容积扫描可以显示直肠到回盲部的结肠全程,能完整地保存原始数据,可任意方向重建,具有可重复性,可反复多次观察,有利于小病灶以及多发性病灶的检查,可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漏诊。对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尤其是肿瘤对肠管周围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明显优于纤维结肠镜检查,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CTVE检查与纤维内窥镜比较,不能对发现的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这也是CTVE检查的最大缺点,同时不能进行病灶切除等治疗。
(2)气道CTVE:利用CT 检查原始数据重建后经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的立体图像,避免了再次扫描而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相对安全,容易得到患儿配合。通过窗口技术再调以伪彩色,能直观的显示气管、支气管内表面图像。对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可直接显示其轮廓、大小、位置及与管壁之间的关系。CTVE 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相结合分析,可显示异物直接、间接征象。对于CTVE 可疑异物,可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加以印证。并且与纤维支气管镜相比,CTVE 操作简单、安全。且可越过异物观察远端支气管情况,从而避免多发异物漏诊,有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制定方案和术后复查,做到有的放矢,可减少手术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创伤。CTVE仍存在局限性,对于小于3mm异物一般不能直接显示;对于烦躁、不能配合扫描的患儿成像质量较差;CTVE成像效果受运动、扫描参数的选择、阈值调节的影响,易于形成伪影,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
(3)主动脉夹层CTVE:能直观展示腔道的解剖和病理解剖学立体的仿真图像,是从管腔内观察,可分辨真假腔、内膜片及破口形态,能够显示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对AAD的动脉壁细小的破溃及溃疡有很好显示。VE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操作者的经验、腔内对比剂的浓度、后处理血管阈值的选择等,可出现血管壁不光整的伪像。
(4)鼻窦喉部CTVE: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是一项安全、无创、可重复操作的检查技术,能够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咽喉部以及相邻结构进行多路径、多角度、三维立体观察,弥补了纤维内窥镜和CT多平面重组图像的一些不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医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临床诊断意义和价值。
(5)耳部CTVE:CT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在中、内耳检查的临床应用中,薄层HRCT可较好地观察中、内耳的细微结构,三维重建技术的图像较二维图像显示得更加立体直观,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耳的任何位置包括弯曲的窦腔内显示前、中、后中耳的结构,且能从各个角度更好地显示听小骨。
CT仿真内窥镜可以达到和常规纤维内镜检查相似的效果, CT扫描不再是对人体某一层面采集数据,而且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螺旋式的采集数据,被称为体积扫描,它不仅速度快,而且获得的三维信息,这就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内容和灵活性,它可以得到真正的三维重建图像,使血管及空腔脏器立体成像成为可能。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几乎人体所有空腔脏器,超出了纤维内镜的应用范围。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拓宽了患者病变的检查范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提高诊断水平。(黄数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